核心提示
今年福建省回歸使用全國卷,高考作文題一出爐,就成為熱點話題。作文命題的特點如何?該從什么角度立意?反映了怎樣的考查方向?本報特地邀請了一線名師,就此次高考作文命題進行分析。老師們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,提出了自己的觀點。
2016全國I卷 高考作文題
閱讀漫畫材料,根據(jù)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
要求: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,選好角度,確定立意,明確文體,自擬標題,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。
解讀一
“讀圖”難度增加 聯(lián)系社會生活
■倪寧馥(泉州一中高級教師,泉州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)
漫畫作文不是高考作文??嫉念愋?。作為材料作文的一類,審讀材料(即“畫面”)并據(jù)此立意,是關鍵的一步。
本幅漫畫的內容清晰,容易把握:甲同學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父母的親吻,第二次考了98分則挨了耳光;乙同學第一次考了55分被扇了嘴巴,第二次考了61分則得到親吻。這樣的畫面,并不鮮見,符合考生特別是家長的生活實際,反映了當下家庭、學校乃至社會如何面對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問題。
誠然,重視分數(shù)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熱情,但如此“唯分數(shù)論”給孩子帶來的身心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。在應試教育“高燒不退”的大背景下,諸多家長迷失家庭教育的主體方向,變相的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排名、考試分數(shù)等,由此引發(fā)一系列的家庭、社會矛盾和問題。如何理性看待分數(shù)、進退,如何避免陷入“功利主義”誤區(qū),如何促使教育真正回歸本原,都是此次作文值得討論的問題,也是相對容易把握的方向。其他如“樹立正確的成敗觀”、“建立合理的獎懲制”等,亦是較為準確的立意選項。而具體到謀篇布局,就多數(shù)同學選擇的議論文體而言,可以先概述畫面,再揭示寓意、明確主旨,然后聯(lián)系社會生活,展開合乎情理的論述。
其實就本屆考生而言,雖然今年的考題有些出乎意料,但其實并不陌生。今年的題目,相對以往常見的“文字”材料作文,增加了“讀圖”的難度;相對重點準備的“任務驅動型作文”,則因所謂“任務”的消失,降低了構思的難度??忌裟鼙3制椒€(wěn)、積極的心態(tài),調用之前(尤其高一高二)訓練的積累,相信不難應對。
解讀二
把握好畫面內涵 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
■陳宏明(泉州五中特級教師)
這次福建考生參加的全國卷所提供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畫,內容是兩個孩子兩次不同的考試成績所得到的不同“待遇”,以及孩子的不同情緒反應的對比。
正確把握漫畫的內涵是作文不偏題的前提。就此而言,我們要在看懂畫面內容的基礎上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:第一個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太高,第二個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偏低。但這還是不夠,因為考生可能僅停留在對其中一者或兩者進行對錯的簡單議論上,這樣的立意較淺。如果要使作文的立意深刻,我們還要進一步開掘漫畫的寓意,也就是作者隱含在漫畫背后的主觀價值判斷:兩種極端的做法折射了兩種極端的教育觀念,一種嚴苛一種寬松,它們都不利于孩子的學業(yè)進步和身心健康。
這個題出得好不好?這問題可能引發(fā)一場大討論。在高考考場上,題出得好不好,關鍵在于是不是能夠既讓大部分考生不離題又有讓一小部分考生發(fā)揮深刻見解的余地。從這個角度看,這個題理論上是個不錯的題。實踐出真知,我們拭目以待吧。
解讀三
多角度探究 選擇穩(wěn)妥總論點
■羅浩(泉州七中高三語文老師)
剛看到作文題以為是打開方式不對,不過冷靜一想,每一個高考作文題都是“喬裝成陌生人的老朋友”。只要將漫畫轉化為文字,發(fā)現(xiàn)和福建卷作文模式有某種契合,“還是原來的配方,還是熟悉的味道”。其實,材料作文也好,任務驅動型作文也罷,掌握表情達意的能力才是硬道理。
漫畫貼近生活實際,但正因為熟悉,反而難以深刻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組漫畫為動態(tài)發(fā)展性漫畫,橫為對比,縱為變化。由于出現(xiàn)了一個對立性、矛盾性的情境,那么,就需要考生進行多角度探究。
從家長角度著眼,橫比,獎優(yōu)罰劣,縱比,獎進罰退,這種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學生從家庭教育的誤區(qū)入手,通過“現(xiàn)身說法”批判唯分數(shù)論的弊病。
另外,家庭、學校、社會,采取怎樣的評價方式,對學生心理成長也具有很強的引導性。家長的“唯分數(shù)論”會導致孩子成為分數(shù)囚徒,極端功利地去追求某種成功。這種不健康的心態(tài)猶如傳染病一般,一代一代傳下去,最終吞筋噬骨,戕害孩子一生。
從學生角度著眼,優(yōu)秀者精進困難,高處不勝寒,平庸者期望值不高,小賞即知足。但成績不管是優(yōu)異還是差勁,都遭受著極大的壓力。即便進賞退罰,對于學生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這不是正確的評價和培養(yǎng)人才的體系。孩子到了社會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,坐頭等艙的難道會比經(jīng)濟艙的先到達目的地?難怪別人家的孩子總招人嫉恨。
從社會角度著眼,98分要被懲罰,61分卻受獎勵,這顯然是雙重標準??忌梢酝萍暗缴鐣F(xiàn)象:金牌選手拿了銀牌,一樣優(yōu)秀,但卻不受青睞,甚至招來辱罵;某項球類運動平時水平爛到家,突然小組出線,就被一陣熱捧,這都是社會評價體系出了問題。
出漫畫形式或許還有規(guī)避宿構現(xiàn)象發(fā)生的考慮。這里提醒來年考生,我們不能不生產(chǎn)思辨,只做大素材的搬運工。也要避免為思辨而思辨,不認真分析事件背后的立意,一味追求標新立異,偏頗了思考方向。另外,考試過程中局部創(chuàng)新會優(yōu)于整體創(chuàng)新,即選擇一個穩(wěn)妥的總論點,隨后用你的分論點進行創(chuàng)新,這樣比較穩(wěn)妥。
解讀四
由畫窺人 提出解決方法
■余新樂(泉州現(xiàn)代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)
本次作文命題出乎意料地采用了多年未見的漫畫型作文形式,以圖代文,不對漫畫做任何的文字說明。在開放多元的前提下,學生按照“任務驅動型”寫作要求來成文。可以說,命題者通過靈活的漫畫形式找到了作文中“材料話題”與“任務驅動”的一個平衡點。
本次作文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,學生理解上沒有太大難度,在立意上也有多種選擇。但如果要就此現(xiàn)象深刻說理則并不容易,需要深入反思產(chǎn)生這一現(xiàn)象的現(xiàn)實根源,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,由畫窺人,對比觀照才有精彩文章。
從家庭層面分析,可從以下角度立意: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上的反思。教育是長期工程,用吻與巴掌的方式代表父母的殷切期望是否過于簡單粗暴?這種思想產(chǎn)生的根源是什么?是社會畸形的成才觀,而家長的教育理念常常被社會評價機制綁架。二是唯分數(shù)論的評價機制的反思。以分數(shù)來評價孩子(香吻或巴掌),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么?是知恥后勇的奮進心還是扭曲極端的自我認識?成績的波動原因有許多,父母的愛不能只停留在分數(shù)上,更應有深入溫暖的心理關懷,這樣才有健康的青少年。
從社會層面分析,可從幾個角度立意:一是切實健康的心理預期定位。當把孩子定位于100分“學霸型”,對于98分的成績自然難以接受;當把孩子定位為及格線下的“學困生”,那么取得61分就顯得滿足。只有健康的心理預期定位,才有平和的心態(tài),才有更為幸福的下一代,更為和諧的家庭。二是臨界點對得失心的影響。100分與60分是人為設定的臨界點。如果前后兩次成績不在臨界點上,那么細微的分數(shù)起伏大概不會引起截然不同的態(tài)度,由此想到人的得失在臨界點上就顯得格外敏感。三是固化的不切實際的群體思維模式。認為分數(shù)高的要始終保持高度,分數(shù)低的要不斷進步,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需要反思。
解讀五
考查思維能力 放寬視野創(chuàng)新立意
■施清杯(石獅一中語文高級教師)
這道作文題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要求較高。具備一定的縱向思維能力考生,可以通過連續(xù)追問、思考,才能層層深入地分析問題,逐漸探向事物的本質,走向深刻思考。
顯然,試題圖像內容中,兩組圖中的兩位小孩,可以認為前一個是優(yōu)秀者、后一個是一般者,做出評價的主體,可以是教師(學校),也可以是家長(家庭),更可以是社會,圖像內容指向的,可以是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,更可以是社會管理與評價。如果考生的思維廣闊些,跳出教育,用更為寬廣的視野來認識、評價這種現(xiàn)象,其分析就具有更為廣闊的社會意義。
寫作中,要求考生在思辨性的過程中通過對具體現(xiàn)象的深入分析、理性判斷來表達自己意見,而不是人云亦云,更不僅僅是簡單“證明”一個論點。這樣的寫作涉及知識,涉及價值觀,更關乎學生的思維品質。我想說,習得良好的思維能力,鍛造出色的思維品質,是全國卷考生作文寫作成功的核心素養(yǎng)。
1、本網(wǎng)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(chuàng)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(yè)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#qzwhcy.com(替換#為@)